IMGP3490-2.jpg

大吳哥城中闍耶跋摩七世的微笑靜靜看著人世間來來往往的人們,是什麼一種經歷轉化,那些

人世間曾經的內心渴望與騷動都逐漸沉寂並昇華成安靜祥和的微笑。

 

 

 

 

 

 

IMGP3485.JPG

吳哥城大門及善惡橋,「乳海翻騰」(或稱攪動乳海,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便是在這裡。


IMGP3489-1.jpg

「乳海翻騰」,是描寫眾神同心協力翻攪大海,求取長生之藥的神話故事。面對南城門,左側是

天神,面容美麗祥和,代表「善」,右側是阿修羅,面容猙獰醜陋,代表「惡」;兩者皆高約7

,蹲坐並前後跟隨,手中緊握一條長蛇,正進行攪動乳海的任務。


乳海翻騰.jpg

天神與阿修羅為了爭奪聖河之下即將湧出的聖水,各自帶了大批人馬趕到現場,阿修羅抓住

蛇王的頭,天神抓住蛇王的尾巴,然後不停地拔河攪動大海,一攪就是數百年,在炙烈的火

燄和傾盆的大雨中不停攪動,山上的飛禽走獸全告死亡、草木的汁液也流入大海,海水始化

成乳,後又化為油脂,從大海中出現了太陽與月亮,聖水卻尚未出現......

 

IMGP3491.jpg

顏色比較淺的頭像是後來才補上去的。高棉和許多被殖民國家一樣,文化財產被掠奪,散布各國美術館。

 

IMGP3493.jpg

吳哥城的城門, 闍耶跋摩七世的頭像面對東南西北方,守護著吳哥城。

 

 

IMGP3496.JPG

巴戎寺〈巴揚寺〉的入口 ,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立的看板,目前由日本負責修復。


 

IMGP3498.jpg

巴揚寺外的迴廊已經崩落


吳哥城無論寺廟或皇宮,所有的雕刻裝飾以神佛為主,很少以真實的人間生活為主題。

但值得特別一提的例外是巴揚寺。

這所由闍耶跋摩七世修建的陵墓寺廟,在四圍的石切牆壁上滿浮雕,除了戰爭的述說其中出現了難

得一見的庶民生活的圖像。這數量龐大的浮雕,風格特殊,和其他寺廟表現神佛的莊嚴崇高不同。

IMGP3503.jpg

巴揚寺的浮雕,雕法寫實而又豐富,長達幾10公尺的戰爭主題,層次如敘述詩一般,緩緩行進,

樹林自然成為大襯景,一棵棵樹姿態婉轉,樹莖樹葉平面展開,鳥雀佈置期間,形式像漢代的

畫像磚,但更多寫實細節。


IMGP3502.jpg

壁畫蒙古人的圖像,圖中笑得很曖昧的笑容,根據導遊說是因為看到了這裡特殊的風俗民情

〈裸露上半身的真臘女子沐浴〉而笑,〈真的嗎?〉

IMGP3504.jpg

蒙古人因不按水性而全軍覆沒

 

IMGP3505.JPG

庶民生活〈歡慶戰爭勝利〉

吳哥窟在十四世紀中葉成為大乘佛教寺,是因十三世紀時真臘國王闍耶跋摩七世奉大乘佛教為

國教。十五世紀初葉暹羅入侵吳哥之後,因暹羅人信奉上座〈小乘〉佛教,吳哥寺才變為上座

部佛寺。此後吳哥寺一直是上座部佛寺,延續至今。

IMGP3511-1.jpg

 


提到巴揚寺佛陀的微笑,必須提到一個人~~ 闍耶跋摩七世

跋摩七世.jpg此作品目前藏於法國居美美術館

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柬埔寨吳哥王朝最著名的統治者之一(1181年—約1219年)。

父親為達爛因陀羅跋摩二世。他征服了占城,使兩國合併。吳哥王朝的首都吳哥城(Angkor Thom

在他統治時期最後定型。今天吳哥古蹟的大部分建築是他修建的。


IMGP3510.jpg

闍耶跋摩七世,建立了巴陽寺〈巴戎寺〉、達普倫寺,吳哥王朝、在他統治期間由印度教轉為

佛教,他在晚年,把自己冥想靜定的微笑面容雕刻在許多建築物上,那些微笑高高低低、錯錯

落落面對著四方,經過七、八百年的災難、饑荒、戰爭、瘟疫,始終默默的陪伴世間。

IMGP3511-1.jpg

由 49 座大大小小寶塔構成一座大寶塔的巴揚廟〈 Bayon〉,其中最特殊的設計,是每一座塔的

四面都刻有三公尺高的 闍耶跋摩七世的微笑面容,兩百多個微笑浮現在蔥綠的森林中,多變的

光或正或側,時強時弱地探照,像一首交響樂此起彼落的交織輪唱著。

到此佛教傳到了真臘,佛陀的象徵幻化成一面面國王的微笑,是甚麼原因有了如此的轉變?

IMGP3515-1.jpg

 

「安靜的微笑,像一朵朵蓮花,緩緩在石塊裡綻放,我聽到了聲音,深藏在石塊裡如此清澈

如水的笑聲。」這是蔣勳形容的高棉的微笑。


IMGP3520.JPG

「在戰亂的年代,在飢餓的年代,在血流成河,人比野獸還殘酷第彼此屠殺的年代,他一直如此

靜穆地微笑著。他微笑,是因為看見了什麼?領悟了什麼嗎?或者,他微笑,是因為他什麼也

不看?什麼也不想領悟?美,也許總是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


 

IMGP3542.jpg

空中宮殿 〈Phimeanakas〉《真臘風土記》記載為『金塔』,是吳哥城裡最高的建築,為當時

皇城中的聖廟,整個建築構築於高台之上,所以給予『空中宮殿』的感覺,整個迴廊式的建築,

可以說是後來小吳哥皇城的雛型,傳說中金塔上藏著一隻蛇精,晚上變成一個女人,國王必須

每天晚上與他同睡,否則國王或他的王國必有災難。

 

IMGP3550.jpg

鬥象台〈The Elephant Terrace〉此乃古時皇帝舉行慶典儀式的地方,同時也是國王的閱兵台,

在吳哥時期每年都會舉行盛大鬥象大會,搏鬥中勝出的大象才成為國王的坐騎。

 

IMGP3555.jpg

「古代法院」 內有古時判官及麻瘋王雕刻建築。現在癲王台上的雕像是複製品,柬國已將原來

的雕像放在金邊的博物館裡。

IMGP3559.jpg

「十二生肖塔」傳說如過高棉人起爭執需要仲裁,古代法官會裁定兩個人各選擇一個塔居住,

經過一段時間犯罪者就會生病或無法承受不安而認罪;也有一說為古時走鋼索賣藝表演的地方。

 

IMGP3529.jpg


吳哥城的介紹

公元802年,國王蘇魯亞瓦曼二世統一了高棉王國,將首都安在洞裡薩湖的北岸,定名「吳哥」。吳哥王朝先後有25位國王統治著中南半島南端,歷代國王大興土木,建造宮殿與寺廟,使吳哥逐漸成為整個高棉人的宗教以及精神中心。而在公元1431年年,暹羅人入侵,棄城而逃的高棉人奔逃到約200公里外洞裡薩湖的另一端建立了新的首都金邊。暹羅人的大肆屠城使得隨後瘟疫流行,於是暹羅人也無法繼續呆下去被迫棄城返鄉。而那些驚世的殿堂寺廟便逐漸消失在熱帶林地的綠荒蕪中,成為無際光陰中沉默的傳說。而這沉睡終於被法國人亨利莫哈特的誤入而在1860年公諸於世。那佔地124平方公里的吳哥窟數不清的寺廟、城堡、宮殿與花園,浸透歷史的蒼涼,開始向世人展現穿越歷史的偉大和輝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