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的微笑02.jpg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我兩年前看的一部電影,由茱莉亞蘿伯茲主演,它是一部女性自覺、鼓勵女性有自己的想法的影片。在當時我的心情是很複雜與激動的,經過了兩年心情沉澱不少,畢竟那是一個過程,一個觸動你向內心探求的開關。

      

 故事的背景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1953年衛斯理女子大學,這是一所歷史悠久、傳統保守的女子貴族學校。而由茱莉亞羅伯茲主演的角色─凱薩琳.華森是一位出身微寒的藝術碩士,她陰錯陽差地受聘於衛斯里教授藝術史。他懷抱著一顆“want to change something”的心去面對一群全國最優秀的待嫁新娘。


 

 她告訴她們所有的知識並不是都由“test book(教材)而來,她教他們在教科書上所沒有的,而且所謂的美,並不是只有“good looking”如此狹隘的定義。而“bad looking”就沒有藝術價值嗎?她說:「lets try to open our mind to a new idea.」打開心窗,勇於追求新的知識,要有自己的想法,並帶她們去看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帕洛克的畫作,在50年代大家看到如此的畫作,當然非常訝異與不以為然,她們認為這樣的藝術,叫做藝術嗎?可是凱薩琳.華森她說:「藝術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體會」並且鼓勵女孩子們追求自己的理想,她們是獨立的個體,並不是生下來就是為了以後相夫教子而作準備,它可以是事業與婚姻兼顧的。


 

 但是在作風保守的衛斯理女子中學,如此前衛的教學方式與觀念,當然不被接受,她們認為是有反她們百年來的傳統(tradition)~女子要溫柔賢淑,恪守婦德的優良傳統,另外一些女學生也質疑,為什麼當一個成功男人背後的女子有什麼不好?為什麼要我們去追尋自我實踐?凱薩琳.華森受到很大挫折,她問自己“要她們優秀難道錯了嗎?”時代在進步但女性真正的被尊重卻是原地踏步。雖然凱薩琳離開了衛斯理,但改變是需要時間的,凱薩琳的努力不會白費的,她已為所有女性種下了一顆“女性自覺”的種子,總有一天他會成長茁壯。

 

 

 或許在21世紀的今天去看這個議題,會覺得是必然的,可是在1953年這個年代背景中二次大戰之後“people change, things happen”。這個議題帶給人的省思,衝擊是很大的,難怪會引起如此之反彈,而凱薩琳始終沒有妥協,堅持自己,是值得敬佩的。另外,我從凱薩琳身上學到要尊重自己的選擇,傾聽自己的聲音。


蒙娜麗莎.jpg

記得劇中有一句對白「Monalisa is smiling, is she happy?」.蒙娜麗莎在微笑,但她快樂嗎?是的,實情往往和表象不同(Everything is not as it seems)要改變關鍵在於自己,或許改變會更好,但妥協也不一定就是忍讓,就在於自己的選擇。


我認為它並不全然是一部女性電影,它不作批判只是尊重每一個個體的存在。

最後我以凱薩琳的一句話來作為結尾,同時也勉勵自己

 

There is no camouflage no romance , only honesty,

  Who refused to conform his ideas to popular taste. You can conform to what other people expect or what you can be yoursel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