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春安路56巷!
想不到在台中也出了一個洪通。
在台中市南屯區的春安路25號住了一位老榮民,利用閒暇將自己住的巷子畫上滿滿的裝飾圖案,
因自己的創意,意外的讓這不起眼的小小眷村熱鬧起來,拜科技之賜每到假日從南到北都有人
不辭辛勞來這裡欣賞素人畫家的作品。所以,如果每一個人能在自己的環境中做一些創意,
相信這個社會一定會更美好。
在臺灣出名的素人藝術家,例如吳李玉哥、吳昊、林淵、還有最出名的洪通,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
特點,都沒有受過正式的美術教育,都是中年或退休以後開始創作,美國Howard Gardner 博士
就曾以U的圖形顯示人自發的造型能力發展。
他認為每一個人都有藝術的才情,在五、六歲時到達原創能力的頂端,是在藝術家等高的頂點,
隨著年齡增長,受視覺慣性的影響和社會化的趨勢,原創性逐漸下降、消失。
八歲到達繪畫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如果沒有突破並獲得應該有的助力引導,會一直停留在U形的
底部,一個人一生能畫的程度大約就只到這裡了。
幸好,U形有兩個高峯。另一個高峯落在老年,只要善加發揮返老也能還童,盡情的揮灑自己的天空。
素人畫家跟兒童畫同樣的喜歡用鮮豔的色彩、裝飾性的圖案與敘述性的文字圖說,
同時圖像趨向格式化的表現與平面性的特色。
兒童繪畫 / 大象玩水,許曉琦
漂亮的腳踏墊是用畫的
如果拿他來洪通比較,他的塗鴉偏像卡通化與生活化,洪通就顯得細緻多了,內容也較豐富
這或許跟材料有關,一個拿刷子一個拿細筆勾勒,一個在水泥牆上一個在紙上,當然有差。
洪通 , 1972年南鯤鯓代天府於廟會時曾舉辦一場盛大的攝影比賽,當時,洪通心血來潮地將自已
十幾幅畫作懸掛於廟旁林蔭道上,供眾人欣賞,未料,這次戲劇性的展出竟使他一夕成名。
尤其 1976年在美國新聞處林肯廳第一次的正式公開畫展,更造成空前的絕響。
在南台灣豔陽下,洪通以畫筆記錄了生活的經驗和體會,他以南鯤鯓五王爺廟訴說著
成群成組的民間故事,融入冥想的色彩,成為別樹一格的作品題材,鮮明的色彩,
符號式的造,細膩的線條,想像力十足的文字畫,傳遞著民間宗教的訊息及生死輪迴的觀念。
而伯伯就單純多了,伯伯的題材都是出自於生活中,可能是孫子的玩具、孫子愛看的卡通或
電視裡面的男女主角,除了可愛之外還帶點詼諧。
春安巷伯伯為了怕我們受傷,不時提醒大家要“小心”
小心洞!
小心頭!
一堆小心!
小心!小心!再小心!
伯伯,謝謝你!知道了!
要走了嗎?那祝妳們平安百福~~
團團、圓圓祝你們平平安安
金玉滿門、大家財旺
再祝你們吉祥福滿門!
最後祝你們花好月圓,永結同心
太陽下山了!回家囉~
五人行!
帶我回家吧!
等等我,我也要~哞
走囉
歡迎再來唷~
地點:台中市南屯區忠勇路19巷走到底左手邊小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