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宮刻得很淺的浮雕,像錦繡或印花,更像一頂繁複的皇冠閃爍著迷離的光影。
幽靜的女皇宮,其實不是給女皇住的。 1860年代,西方人最初到吳哥,對這個文明一無所知,常常依靠臆測,隨便給一座建築物取名字。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女皇宮」。
1914年左右法國人在從林中發現了這處精美小巧的建築群,因為格局的小巧,建築裝飾得華麗漂亮,特別是門龕裡女性雕像的美麗嫵媚,法國人便理所當然,認為是古代吳哥王的妃儐
居住的宮殿。以訛傳訛,這幢建築就被定名為「女皇宮」。
後來,考古學者找到石碑,依據銘記,確定這群建築不但不是「皇宮」也與女性無關,而是一所供高憎隱修的寺院。
「女皇宮」原名班蒂斯蕾古剎 〈Banteay Srei〉位於大吳哥東北面21公里,建於十世紀,公元967年時值加亞華羅曼五世王朝,此地為尊奉婆羅門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神】。建造班蒂斯蕾的材料是用美麗的粉紅色沙岩,雕刻出如木雕般層次分明線條柔纖的精細作品,不論門楣或石壁或窗櫺,都刻鏤的一絲不茍巧奪天工,在餘暉中更加光彩奪目。是吳哥所有寺廟中石雕作品最上乘,也是柬埔寨藝術的顛峰之作,故又有「吳哥藝術之鑽(Jeweling Angkor Art) 的美譽。
柬埔寨的沙岩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粉紅色的砂岩,質地堅硬,另一種是灰色砂岩,質地柔軟,容易風化剝落,也容易被植物根分裂。這種灰砂岩的表面難保持光滑平整,雕刻的輪廓容易因
歲月而模糊不清。而【塔普倫寺】的砂岩磚便是以這種灰砂岩磚為主。
【塔普倫寺】
斑蒂絲蕾建於976年,吳哥寺建於1113-1150,最後闍耶跋摩七世在1186年為母親修建塔普倫寺。
遠遠看去,一棵大樹像一隻怪手隨時都有可能將寺廟摧毀。
塔普倫寺因電影『古墓奇兵』在此為場景拍攝而聲名大噪,由於經過 500年來滄桑,卡波克樹(Kapok)盤結在圍牆廟門口,並覆蓋遮天,樹根向四面八方蓬勃發展,盤根錯節如巨蟒般緊
緊纏繞著佛塔及廟牆,蔚為奇觀。
原來盛世的城市規模,已被熱帶快速成長的雨林植物蠶食滲透。
「石塊和樹根,女神和藤蔓,藝術和歲月,雕刻和時間,變成不可分離的共生者,生生世世
,他們互相依存著。」蔣勳這樣的形容塔普倫寺。
「敲心殿」拍掉煩惱的奧妙建築,在這裡輕拍自己的胸口會有回音出現。
古時依靠水運、人力和大象運送岩石到吳哥窟工地。吳哥窟建築物的石塊上,常見有直徑為幾
釐米的圓孔,是古時建築工人搭棚架運送砂岩石塊用的。
人為還是敵不過大自然的力量,建築物隨著時間分崩離析,留下無限感慨。
吳哥使每一個人走到廢墟的現場,由頹廢中看到了存在的荒謬。「美,總是走向廢墟。」
完全符合了班雅明的美學概念。
在柬埔寨的觀光地區隨時看的到殘障者在路邊表演賺取小費,他們很多都是因內戰時所埋下
的地雷炸傷,雖有各國幫忙,但迄今柬埔寨的地雷扔未完全的清除完畢。
終於走出塔普倫寺,大家都到齊了,只有chei 沒出來。不可能啊!只有一條路而且人超多發生意外
的機率不高,到底是怎麼了?還好chei身上有導遊的電話,終於連絡上了。原來大家是東進西出,
她竟然就在半路由原路折返了。真服了她!出發前就講得很清楚要東進西出,結果還是有聽沒有到
,經過這次的教訓我特別要看好她,否則怎們跟她的家人交代啊!出門在外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
發生,也是始料未及的,所以萬全的準備還是需要的。
chei!要乖乖不要亂跑啊!
阿嬤!麥生氣買不到珠寶,我的椰子給你喝好了。
〈這位阿嬤全程都不怎麼開心,從機場罵老公罵到回家,跟團體最有趣的就是可以觀察形形
色色的人。奇怪!我那天怎麼剛好坐在旁邊,阿公跑去哪裡了?〉
柬埔寨寶石的出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