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維國,一位中年男子在10餘年前畫下了自己的自畫像,他開始面對自己的身體、慾望、夢想與遊戲人間的心聲,以純熟的寫實技巧畫下了他逝去的、緬懷的、戲謔的、飄浪的青春。
《盪鞦韆》2000年
2005年我初次見到了郭維國的畫《盪鞦韆》,那是一張中年男子的身體,沒有緊實的肌肉,有的是發福的體態、鬆弛的肌肉及雙下巴,很矯情的在樹下盪鞦韆,微弱的月光下,中年男子正在看著你,帶著有點憂鬱、有點迷惘的表情,他緊閉的雙唇,有點不屑、有點挑釁。我被他吸引住,他是誰?毫不掩飾的面對自己的身體、超現實的場景、古典寫實的功力,這些都是台灣藝術家少見的。
終於09年12月郭老師到中部作演講,才有機會一睹廬山真面目,郭老師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藝術家,他沒有高深的演講技巧,但很忠誠的剖析自己的繪畫歷程,不過當你深入的追問,他還是有內容的。他沒架子的態度,讓我感覺很輕鬆,同時我也感受到他50幾歲的身體裡住著一個小孩,在他規律的、枯燥的創作生活中,所有的天馬行空、對父親的回憶、童年回憶、慾望、對身體機能衰退的擔憂。都在他的畫面上宣洩出來。同時在不斷的角色扮演〈cosplay〉中,完成了潛意識中人格不滿足的缺口。
《月光下》2002
郭維國的創作大致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為1978至1997年
高中時期郭維國畫的是當時流行的照像寫實,大學時受到Francis Bacon的影響,轉而超現實的畫法,1985年加入台北畫派,適逢解嚴他跟吳天章等成員做了一系列的政治議題畫作,接著受到80年代後現代思潮的衝擊,他不免俗的也嚐試了複合媒材的創作。
《消防車頭》1980
高中讀復興美工的郭維國便展現出他高超的寫實能力
《肉食蒼蠅》1984
大學時受到Francis Bacon影響的畫
郭維國當完兵後,曾經做過幾年的繪製建築外觀圖的工作,可是他的最愛還是創作,於是放棄當時多金的行業,回歸藝術。
《逃離》1993,180X450cm非常大的作品
1985-1997年間,郭維國為台北畫會的成員,台北畫會為當時當代藝術的搖籃。懷著一股熱血與使命感,在這時期做了許多政治議題的作品
《台灣島》1993,當年郭維國賣出的價格是20萬台幣,而今2007年拍賣價為1813萬台幣〈包含佣金〉,連郭老師都說炒作得太離譜了。
《柔情樂園》1995
1995-1996年受到後現代思潮的影響做了一系列複合媒材的作品。這一時期延續著以前符號性的象徵符碼,來探討兩性議題。
《神仙樂園》1996
在這時期藝術的潮流中郭維國浮浮沉沉10餘年,雖小有成就,但他面對不斷出新的當代藝術,仍不免困惑,他問自己「我真正要的是甚麼?」他陷入了低潮。
第二階段1997至2003年
1997年為郭維國老師人生黑暗的一年,失意得在幼稚園開娃娃車,除了無法突破創作瓶頸外,精神、經濟各方面狀態不佳,但某天他在路邊的鏡子中看見反射的自己,忽然覺得有趣也受到驚嚇,下意識想去畫一張自畫像,這就是1997年完成的第一張《自畫像》,畫完後很有感覺,當下認為表現自己的情感,自己便是最好的題材,這也開啟他自畫像創作之始。
《自畫像》1997
《我在天空飛呀!飛!》1998
《我在天空飛呀!飛!》中的豬頭更換成自己的頭,這是第一張以自己的形象為主體的創作。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