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
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
這張是唐伯虎的《秋風紈扇圖》,圖中仕女手持紈扇,在庭院中徘徊,仕女峨嵋淡掃,眼望遠方,在這秋風起兮之際把弄著扇面聊勝於無,臉上愁雲微露。畫面左上角題詩雲:“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此刻想到人間冷暖,錦上添花無不是,雪中送炭寥無幾,無限感慨~
其實幾百年前的唐伯虎早就看清了這一點。唐伯虎以仕女比擬自己的落寞心情,或許大家只知道唐伯虎生性風流、瀟灑倜儻,唐伯虎點秋香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風流韻事,諸不知唐伯虎所經歷的不幸,唐伯虎出身商販家庭,少時發憤讀書,明弘治十一年(1498)中應天府解元,後赴京會試,因被懷疑行賄主考官牽連入獄,唐寅出獄後,被謫往浙江為小吏,唐寅恥不就任。被解除出獄後又投寧王朱宸濠幕下,但發現朱有謀反之意,即脫身返回蘇州。從此絕意仕途,潛心書畫,形跡放縱,性情狂放不羈。
唐寅三十六歲時選中蘇州城北桃花塢,建了一優雅清閒的家園,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塢原是宋人章莊簡的別墅,但經風雨滄桑,早成一片廢墟。不過這裡景色宜人,環境十分幽靜,一曲清溪婉蜒流過,溪邊幾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幾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賣畫的錢建成了桃花塢別墅。唐寅一生酷愛桃花,別墅取名「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並作《桃花庵歌》:
《桃花庵歌》四句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吹簫圖
明嘉靖二年(1523),54歲他健康狀況不佳,這年秋天,應好友邀請去東山王家.但見蘇東坡真跡一詞中有二句:「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正好觸動唐寅心境,他一陣悲傷,告別回家後,從此臥病不起,不久結束了他淒涼的一生。死後葬在桃花塢北。嘉靖26年遷葬到橫塘鎮王家村。
牡丹仕女圖
牡丹庭院又春深,一寸光陰萬兩金,
拂曙起來人不解,只緣難放惜花心。
一代風流才子一生在花中流連,最後葬於桃花樹下,也算不枉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