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開這次展覽的主題不說,能在國內看到許多現代藝術的真跡是非常難得的,
尤其高興的是看到在國外沒看過的名家作品,像我就非常喜歡布拉克的作品
〈以前看畫冊並不覺得〉,此次展覽其中布拉克的畫作最多〈可笑的是廣告
中主打的卻是別得比較討喜的〉,布拉克的畫作顏色沉穩內斂,構圖精準。
你可以從他的留白中看出他是在構思非常縝密斟酌再三後才下筆,畫面幾乎
是一氣呵成,他的立體派作品個人認為是超越畢卡索立體派時期的作品。
Brague《埃斯塔克》1906〈註明:以下的年代是我自己補的在會場並沒有標示〉
布拉克早期印象派的作品
Brague《頭頂果藍的少女》局部1922
Brague具象到立體派的過渡期
Brague《桌布上和高腳盤裡的水果》1925
〈Brague具象到立體派的過渡期〉
Brague《小紅園桌》1939
〈Brague立體派成熟期作品〉
Brague《客廳》1944
〈Brague立體派的成熟作品〉
Brague《長頸大肚玻璃瓶和魚》1941
〈Brague立體派的成熟作品〉
此外波拉克的創作中還有分析立體派的作品,不過這次沒有來展。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找畫冊。
第二個多的是波納爾的作品,看波納爾是一定要看原作才能看出它的顏色層次,
細微、精妙、漂亮,在細膩的筆觸下展現空氣中的氤氳之氣。
那是所有印刷技術都印不出來的顏色。
Bonnard《拖船風光》1930
Bonnard《沐浴時的裸背》1934〈印刷效果太差放棄PO圖〉
Bonnard《含羞草畫室》1939-1946
原作是偏溫暖的黃色調,中間色調幾乎都沒印出來。
Bonnard《杏樹開花》1946
馬諦斯也有五件作品,馬諦斯這次來的作品只有《大幅紅色室內景》
較有可看性其它的普通。
另外值得一題的是,當你看到原作時常常被它嚇一跳。
像畢卡索的《躺著的女人》只有38X46CM小小一張,真是被它的宣傳給騙了,
不過真的很漂亮。尤其是那一塊紅色用的真好。
picasso《躺著的女人》1932 〈原作的顏色是非常飽合的不像這張 〉
米羅的畫就非常大,看圖片是感受不到它的震撼力的,米羅的畫很有故事性
及想像空間,難怪孩子們都喜歡。
Miro《藍色2號》270X335CM,1961
Miro《夜裡的人與鳥》274.5X637CM,1961
最後,我還是建議大家去看,尤其是藝術工作者,難得真跡來台灣要把握機會,
另外建議對於想去觀賞的一般民眾,要先做功課。否則面對複雜的近代藝術是會
像劉姥姥般逛一逛就出去了。
ps:現在刷中國信託卡網路買票享八折優惠